探索telegram群组世界 发现优质社群资源
一、隐私泄露与非法交易
1. 隐私信息贩卖:Telegram群组被用作大规模交易公民个人信息的平台,包括户籍、手机号、住址等敏感数据,甚至形成“社工机器人”等自动化查询工具^^。
2. “开盒”事件:有案例显示,UP主及家人的户籍信息、联系方式被公然发布在Telegram群组中,随后在社交平台扩散,造成严重隐私侵害^^。
3. 私密内容传播:不法分子通过Telegram群组打包售卖泄露的私密视频,甚至存在专门团队运作黑色产业链^^。
二、违法犯罪活动
1. 诈骗与“手机口”犯罪:未成年人被诱骗加入Telegram群组,参与“手机口”诈骗(中转通话)、拉人进诈骗QQ群等非法兼职,单次通话可获利10元^^。
2. 暴力教唆:香港期间,Telegram群组被用于发布制作、袭警战术等内容,甚至出现“杀警攻略”等极端言论,群组成员超2万人^^。
3. 暗网关联:虚拟货币支付与Telegram结合,使得暗网交易更加隐蔽,包括非法数据买卖和违禁品交易^^。
三、监管与法律风险
1. 跨境执法困难:因服务器位于境外,Telegram对删除非法内容或配合调查响应迟缓,香港曾考虑禁用该平台^^。
2. 内容不可控性:群组无人数上限、支持阅后即焚功能,加剧了违法内容传播和取证的难度^^。
四、其他用途
部分国家如马来西亚要求Telegram等平台申请运营执照,以规范网络内容^^,但合法用途常被非法活动掩盖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防范措施,可参考相关报道^^。
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sdshuangrun.cn),转载请说明出处!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