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Telegram等社交平台上遇到“约”相关信息时,务必保持高度警惕,因为这类信息极可能是诈骗或非法活动的陷阱。结合近期案例和警方通报,以下是关键风险点和防范建议:

一、常见骗局类型

1. 敲诈

诈骗分子伪装成异性,以“深夜寂寞”“老公出差”等话术诱导视频,随后录制视频并盗取通讯录,以曝光为威胁勒索钱财。近期多地警方通报的案例显示,受害者一旦转账,对方会持续加码索要资金,甚至逼迫贷款。

2. 虚假投资/兼职

通过“高回报理财”“居家赚钱”等噱头吸引用户,实际要求下载非法APP或参与洗钱。例如,有团伙利用Telegram诱导学生用手机协助拨打诈骗电话,或通过虚拟货币交易转移赃款。

3. 服务诱导

散布涉黄小卡片或二维码,声称提供“服务”,但实际要求受害者完成任务,最终骗取钱财。此类骗局中,分发人员多通过Telegram接收指令。

二、识别与防范措施

  • 不轻信陌生链接:所有要求下载第三方APP或点击不明链接的行为均需警惕,尤其是索要通讯录权限的软件。
  • 拒绝转账威胁:若遭遇勒索,立即报警并停止转账,对方通常不会真正公开内容。
  • 核实投资资质:虚拟货币、股票等投资需通过正规平台,Telegram上所谓的“专家指导”多为骗局。
  • 警方提醒,网络交友需谨慎,任何涉及金钱交易或隐私泄露的要求都应直接拒绝。如已受骗,保留证据并第一时间报警。

    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sdshuangrun.cn),转载请说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