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政策与法律限制

1. 未获境内运营许可

Telegram作为境外即时通讯工具,未在中国监管部门注册备案,也未遵守《网络安全法》等数据本地化要求,因此被禁止在境内提供服务。其端到端加密和“阅后即焚”功能被认定可能危害数据安全监管和犯罪证据追溯。

2. 被定性为非法通讯工具

中国警方多次明确将Telegram(别名“纸飞机”)列为非法社交软件,因其加密性强、服务器位于境外,容易成为诈骗、等犯罪活动的通讯渠道。例如2024年永宁警方破获的诈骗案中,犯罪分子正是通过Telegram协调作案。

二、技术性屏蔽

1. 网络防火墙拦截

中国的网络防火墙(GFW)会主动阻断对Telegram服务器IP和域名的访问请求,导致用户无法连接登录或消息收发失败。即使通过VPN,也可能因VPN不稳定出现“持续转圈”或延迟。

2. 信号干扰与域名污染

部分区域运营商会对境外加密流量实施干扰,例如DNS污染(解析错误)或TCP重置攻击,直接切断用户设备与Telegram服务器的连接。

三、替代性本土服务发展

中国已建成覆盖全国的自主通信网络:

  • 5G网络:截至2025年3月,中国5G用户达10.68亿,占移动用户总数的59.4%,基站超439万个,实现城乡连续覆盖。
  • 卫星通信:天通卫星系统已支持南极科考站的4G/5G通信,提供100Mbps级星地互联服务。
  • 万兆光网:如景德镇陶瓷产业通过中国电信50G-PON技术实现10Gbps下载速率,赋能高清直播等场景。
  • 四、用户需注意的风险

    1. 法律风险

    使用Telegram可能违反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,若涉及违法犯罪通讯(如非法交易、谣言传播),使用者可能承担“帮信罪”等法律责任。

    2. 技术不稳定

    境内注册账号易被限制(BAN号),需改用境外号码(如Google Voice)登录,且消息收发成功率受网络波动影响显著。

    总结:Telegram在中国无信号是政策监管与网络技术屏蔽共同作用的结果,用户需优先选择合规的本土通讯服务(如微信、钉钉),避免法律及安全风险。若因跨境业务必需使用,建议通过合法国际专线或卫星通信渠道接入。

    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sdshuangrun.cn),转载请说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