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当前掌握的公开信息,Telegram平台因其高加密性和宽松的内容监管政策,长期存在与NSFW(不适合工作场所观看)内容相关的争议和风险,主要涉及以下方面:

一、内容监管与安全风险

1. 非法内容泛滥:平台被大量用于传播暴力、、儿童待材料及网络诈骗信息,部分群组甚至成为非法交易和犯罪活动的温床。用户反馈称,常被拉入含违禁内容的群组,且犯罪分子利用端到端加密和单方面删除聊天记录功能逃避追责。

2. 隐私泄露与恶意利用

  • 盗图与性骚扰:用户日常照片或私密影像被恶意上传至Telegram群聊(如“盯射Chat”群),供成员进行侮辱性评价和二次传播,形成规模化黑色产业链。
  • 数据贩卖:犯罪团伙通过平台交易公民个人信息(如快递数据、金融信息),并与暗网勾结实施诈骗。
  • 3. 监管缺位争议

  • 越南已于2025年5月宣布全面封禁Telegram,因其长期拒绝配合当地内容审查要求,而其他主流通讯应用(如Zalo、WhatsApp)均已完成合规报备。
  • 2024年9月前,平台仅配合涉及恐怖主义的执法请求;此后政策调整,开始响应网络诈骗等犯罪的用户数据调取需求。
  • 二、平台政策与外部压力

    1. 妥协执法机构

  • 2024年向美国提供的用户数据激增。全年满足900项执法请求,披露2253名用户的电话号码和IP地址,其中大部分集中在9月政策调整后。
  • 政策调整直接源于创始人杜罗夫在法国被捕的压力,被指控未有效遏制平台上的、儿童等犯罪活动。
  • 2. 创始人立场:杜罗夫声称Telegram坚持“中立平台”定位,但承认面临来自苹果、谷歌等科技巨头的下架威胁,以及美国对其工程师的渗透尝试。

    三、安全使用建议

  • 警惕隐私泄露:避免在平台分享个人敏感影像或信息,犯罪分子可能利用加密特性实施勒索或贩卖。
  • 识别诈骗陷阱:诈骗者常诱导用户从其他社交平台转向Telegram沟通,趁机实施诈骗(如假冒竞赛主办方骗财)。
  • 关注地区合规性:部分国家(如越南)已禁止Telegram,使用前需了解当地法规,避免法律风险。
  • 小结

    Telegram的加密技术虽保障用户隐私,但其监管漏洞长期被犯罪活动利用,导致NSFW内容失控。尽管近年迫于压力调整数据共享政策,但实际治理效果仍存疑。用户需高度警惕风险,优先选择合规性更强的通讯工具。

    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sdshuangrun.cn),转载请说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