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. 深度伪造犯罪(新版"N号房"事件)
近期韩国曝出利用Deepfake技术制作并传播内容的Telegram群组,受害者包括未成年女性。犯罪者通过付费频道提供"换脸"服务,将普通女性照片合成露骨图像,部分群组要求参与者提供军人身份验证或上传熟人照片作为"入场资格"^^。
据韩国女性团体统计,此类群组参与人数可能达22万,部分频道订阅费高达150万韩元(约合人民币8000元),形成规模化黑色产业链^^。
2. 传统"N号房"性剥削案件
2018年起,犯罪者通过Telegram建立多个编号聊天室(如"1号房""博士房"),胁迫女性拍摄性剥削视频,付费会员超26万(约占韩国男性1%)。部分群组要求会员亲自身边女性才能保留资格^^。
由于Telegram服务器位于海外且加密性强,韩国警方取证困难,删除非法内容需通过邮件申请且响应滞后^^。
3. 技术特性助长犯罪
Telegram的端到端加密、匿名注册、阅后即焚、无人数限制等功能被犯罪分子利用。韩国警方指出,此类特性实质提高了执法难度,形成"法外之地"^^。
类似问题也出现在香港等地,有群组要求会员上传伴侣隐私视频换取"升级"资格,与"N号房"模式高度相似^^。
4. 社会与法律应对
韩国拟将"深度伪造"犯罪刑期从5年增至7年,并尝试与Telegram运营方建立热线合作,但因服务器位于境外进展有限^^。
香港曾因Telegram群组泛滥"起底"信息考虑禁用该平台,凸显跨国监管困境^^。
这些事件反映出加密通讯工具被滥用于性犯罪、隐私侵犯等严重社会问题,尤其对女性安全构成威胁。韩国案例警示需平衡技术隐私保护与社会治理需求^^。
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sdshuangrun.cn),转载请说明出处!
发表评论